别以为yuki亭只是画画的,人家懂疗愈
讲真,最开始看到yuki亭,我以为又是个搞lo娘软妹画风的博主。结果深入了解后发现,不只是图美,更讲究心境这一块。yuki亭子图包那一系列的向日葵主题,配色柔和得像夏天冰镇绿豆汤,再加上yuki亭子助眠音一搭配,直接给我脑袋按在了“放空”键上。
现在人精神内耗多得跟空气一样,每天被信息轰炸,大脑像开了50个标签页关都关不掉。这时候来一波视觉+听觉双缓冲,就像Ctrl+Alt+Del了自己。
本图集作品-点击获取地址:
传送门
yuki亭子图包到底有啥魔力?
简单来说,画得不夸张、不浮夸、不故弄玄虚,但你就是忍不住多看几眼。尤其是那组yuki亭亭子向日葵,画面用的是偏自然光感的调子,不刻意制造氛围,但处处细节在线。风吹花动、光影斑驳,全靠一支画笔慢慢堆出来,耐看型选手。
你再加上背景那段轻音,就像夏日下午不小心打了个盹,醒来发现窗外的阳光正好,鸟也不聒噪,时间慢下来那味就对了。
助眠?可能真不是玄学
原来我也觉得助眠音那一套是自我安慰,但试过之后发现,还真有点东西。那天我抱着试试看态度,点开yuki亭子助眠组合,配图+音一开,居然不知不觉听了快一小时,重点是这期间没摸手机、没刷短视频,就这么静静地呆着。
而且,那组向日葵图总让我想到小时候田里跑来跑去的日子。画面虽然简约,但引发的情绪是真的复杂。那种朴实无华的治愈,比什么大场面都更打动人。
这套图包怎么火起来的?
你以为是yuki亭自己炒作?其实不是。最开始是几个lofter博主拿来当背景用,结果被粉丝扒了出来,然后B站有视频剪辑加了yuki亭子助眠的音频,一下子就火了。再后来,神楽坂真冬那边也推了一波,说视觉情绪流动感很像她早期作品。
从此各种up主开始整活,有人拿yuki亭的图包改成PPT主题、有人搞成闹钟壁纸,还有人照着画风学水彩画,一时之间,这组合成为生活方式的“摆件级存在”。
我有个网友说得特别形象:看了五分钟yuki亭,手机屏幕都不那么刺眼了。还有人打趣说,这简直是数码时代的艾草熏香。
但凡动心,先记住几点
- 图包别乱下,尤其是那种所谓全集,拼凑杂音多。
- 助眠音推荐直接听yuki亭官方发布的,别用剪辑版,节奏断了直接让人“睡意归零”。
- 如果你要试体验,建议晚上灯光调暗,图像尽量大屏幕欣赏,别一边打字一边放,情绪很难进入状态。
尤其是那套yuki亭亭子向日葵的图,有种老胶片相册感,得静下心慢慢看。
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为这种“图+音”买单?
答案很简单,因为它不喧哗。现在很多图包越做越商业感,像一张张定制广告,反而没有感情。yuki亭的图就像你翻到旧日记,不用太炫技,但有故事感。
我自己是被rioko凉凉子安利入坑的。她说这套图就像是脑袋清洁器,配上助眠音之后,能让你五分钟忘记今天做了啥错事,十分钟之后就开始回忆儿时夏天味。
说得玄乎,但我试了,还真没骗人。那种从视觉通到心情的通感体验,是市面上其他图包少有的。
yuki亭之后,图包圈是不是要变天?
看目前趋势,是有点意思的。yuki亭给图包注入了一种“气质审美”范本,没必要特效乱飞,也不强调艳丽张扬,而是让人安安静静看完就想笑一笑。
这跟神楽坂真冬之前提出的“图像沉浸式心理放松法”不谋而合,现在看似像搞情绪营销,实则确实有人从中获得安慰感。
所以,这或许是图包新方向的风向标:从炫技走向心流,从冲击走向沉浸,从关注眼睛走向关注大脑状态。
你被yuki亭治愈到了吗?
反正我已经下载好几个版本了,配着助眠音躺在床上那一刻,真的有种“我好像也值得被安抚”的感觉。
如果你也被生活搞得焦虑值拉满,不妨试试看。yuki亭图包不贵,不抢时间,不制造焦虑,不贩卖焦躁,它就是静静摆在那儿,等你点开然后慢慢舒展。
你说,下一个火的图包,会不会也是走这种“慢慢好起来”的路线呢?